善良老木匠的报恩井:一眼甘泉暖百年乡邻心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杨家坳,至今流传着一口神奇水井的故事。老人们总爱指着村口那口青苔斑驳的老井,对蹦跳着打水的孩子们说:'这可是张爷爷用半辈子功德换来的活命泉。'
民国二十七年春旱,龟裂的土地蔓延到祠堂门槛。村里最后一口井见底那天,七十岁的张木匠卸下祖传工具箱,在干涸的井台前坐了整宿。晨光初现时,他忽然抡起铁镐砸向自家晒场——那里有棵三人合抱的百年香樟。
'使不得啊!'村长拽住他布满老茧的手,'您家三代人靠这棵神树庇佑。'张木匠抹了把混着汗水的泪水:'昨夜里樟树托梦,说它早该报答杨老太的救命恩了。'说着指向树干暗处——道深陷的斧痕里嵌着半截生锈的刀片。
三十年前大雪封山,年轻木匠运年货翻车坠崖。杨老太用祖传的苗药救活他时,窗外的樟树正被土匪砍伐。木匠挣扎着冲出去,胸口伤疤崩裂染红雪地,硬是从刀斧下抢回奄奄一息的小树苗。
香樟倒下时,树根涌出的清泉溅湿了所有人的草鞋。张木匠跪在树桩前咚咚磕头,突然跳进两丈深的树坑。'底下有龙脉!'他的喊声在坑壁回荡。当夜暴雨如注,人们却看见树坑里升起弯月般的井沿,张木匠用樟树雕的十二生肖在井壁活灵活现。
更奇的是次年开春,井台缝里钻出株嫩绿樟芽。如今井水甘冽依旧,那樟树已亭亭如盖。去年大旱,县里水文队来测量,发现井底竟与三十里外的地下暗河相连。测水仪的荧光棒扔下去,惊起成群红鳞鱼——正是当年杨老太药罐里游弋的那种。
今年清明,百岁老人张木匠安详离世。下葬时,井台樟树无风自动,飘落的叶片铺成条金光小道,直通山脚新修的希望小学。校长翻开捐赠簿,泛黄的首页写着:'卖樟树雕收入,杨氏药方传习所建校基金。'落款是三十年前那个暴雨夜。
如今每逢农历三月三,村民们依然在井台摆上木雕的樟树模型。外地人笑他们迷信,只有孩子知道——每次供奉后的清晨,井沿十二生肖的眼睛都会转向村口,仿佛在数又有多少背着行囊的游子,循着这脉清甜回家了。
这口被列入非遗保护的老井,至今保持着三项纪录:方圆百里唯一旱不枯的活泉,华东地区最精美的民俗木雕井栏,以及——按县志记载——建国以来养育出二十七位水利专家的'状元井'。而它最动人的秘密,藏在井底那块温润如玉的樟树心上,刻着两行小字:'恩情似水长,善念比井深。'
去年夏天,省电视台来拍纪录片时,突发奇想检测井水成分。结果让所有人震惊:水中富含的樟木酚浓度,刚好是当年杨老太药方的黄金比例。老村长抹着眼泪说:'张叔临走前夜,整宿都在井边雕着什么。'镜头推近井壁新刻的暗纹——那是幅未完成的素描:佝偻老妪在风雪中怀抱树苗,身后跟着个捧药罐的年轻木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