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守林人与神秘白鹿的报恩传说
在贵州黔东南的深山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守林人和白鹿的温暖故事。六十岁的杨大山守护着月亮岭林场整整三十八年,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掌抚摸过每一棵杉树的纹路,灰白眉毛下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,是偷伐者们最害怕的温柔武器。
2015年寒冬的那个傍晚,鹅毛大雪把山路埋得严严实实。老杨巡山时突然听见断崖方向传来幼兽的哀鸣。拨开结冰的灌木丛,他发现一只后腿被捕兽夹咬住的白鹿,琉璃般的眼睛蓄满泪水,雪白的皮毛沾着暗红血渍。老杨脱下棉袄裹住发抖的小家伙,用随身带的草药给它止血时,白鹿温热的舌头轻轻舔了舔他生满冻疮的手背。
三个月后,被老杨养在木屋后院的康复白鹿突然失踪。就在同一天,乡里爆发了百年不遇的山洪。半夜里老杨被急促的鹿鸣惊醒,开门看见白鹿叼着他的衣角往山上拽。等他们跑到半山腰的岩洞时,轰隆的水声已经吞没了山脚下的守林屋。
更神奇的是洪水退去后,人们发现白鹿引着老杨躲避的岩洞石壁上,天然形成了观音踏莲的纹路。如今这个被称作'鹿引洞'的地方成了旅游景点,而总有人声称在晨雾中看见一老一白两个身影并肩巡山。当地林业局统计,月亮岭近十年偷伐事件下降了九成,护林员们笑着说:'那可是带着神鹿的老杨师父,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动歪心思?'
去年冬至我去拜访时,老杨正给前来送腊肉的村民们讲新故事:'白鹿带着崽子们把偷伐者引到沼泽地里,等我们去救人的时候,那几个后生抱着树杈子哭得哟......'火塘哔剥作响,映得老人胸前的'全国模范护林员'奖章闪闪发亮。窗外,雪地上几朵梅花般的蹄印通向密林深处,仿佛在延续这个永不结束的温暖传说。
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后来被收录在《中国民间动物报恩故事集》里,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考察后确认,当地确实存在罕见的白化麂种群。而老杨总摆着手说:'哪有什么神鹿不神鹿的,你对山好,山就对你好,这个理儿我六岁放羊时就晓得啰。'
如今经过口耳相传,故事衍生出许多版本。有说白鹿会在月圆之夜帮老杨修补被风刮倒的树苗;有说看见老杨咳嗽时,白鹿会衔来草药;还有游客发誓拍到了白鹿用角为摔倒的小孩顶起书包的照片。这些添枝加叶的传说,倒让林业站年轻人们干活更起劲了——毕竟谁不想在自己的巡山日志里,也记上一段奇幻的邂逅呢?
今年春天,省电视台来拍摄纪录片时,发现老杨的守林屋门楣上钉着块褪色的红布,里面包着撮白色鹿毛。当记者追问缘由,老人只是笑眯眯地往火塘添了块松柴。火光跳动间,林场最新栽种的生态林正在抽芽,沙沙作响的枝叶声里,仿佛混着轻盈的蹄音。